创新演艺・幕启新程:戏剧系暑期实践赴沪探索音乐剧行业发展新路径(一)

发布时间:2025-08-10 人气:

在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为紧跟文艺前沿动态、深化学术调研、助力文旅发展及文化强省建设,6月28日至7月8日,戏剧系由音乐剧教研室吴波、何晶两位老师带队的“创新演艺·幕启新程”音乐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8名音乐剧专业学生深入上海、杭州两地,开展演艺新空间音乐剧专项调研,深度挖掘音乐剧与城市文化空间融合的创新路径,书写属于当下的“音乐剧行业观察笔记”。

在团队第一阶段为期11天的调研实践中,团队怀揣对音乐剧创新发展的深度思考,积极践行浙江音乐学院倡导的“5+N”范式开展实践,足迹遍布30多个演艺新空间(黑匣子、环境剧场、高校剧场、商业综合体剧场等),与5类核心从业者(作曲家、导演、制作人、影视创始人、高校学者)展开深度对话,观摩10多部不同形态的剧目,并参与音乐剧创排及演出实践,全方位探索音乐剧在新兴演艺场景中的发展态势。

深度访谈:对话行业骨干,汇聚创新经验

实践首日(6月28日),团队聚焦音乐剧创作内核,围绕行业“核心要素”开展调研访谈,与青年骨干深入交流。28日上午,团队师生赴汾阳路,走访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副教授、知名音乐剧作曲张博老师座谈交流。张博老师深耕音乐剧作曲领域数十年,创作的《锦衣卫之刀与花》《南唐后主》等作品不仅扎根中国文化土壤,又兼具现代审美;其结合自身创作经历和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具体案例,从作曲视角分享了音乐剧创作的方法路径及思考,为同学们深入理解音乐剧结构与情感表达提供了宝贵参考。

29日,团队赴上海第一百货调研“果然有戏”音乐剧《王冠》剧组,围绕音乐剧与小剧场戏剧的制作模式与运营机制,与制作人龙泉霖总经理开展交流研讨,深入了解项目策划、剧目制作及市场推广等环节的实际运作。

30日,团队采访中国音乐剧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音乐剧作曲胡水老师,围绕演艺新空间音乐剧《#0528》《辛吉路的画材店》的创作经验,探讨在商业模式下推动音乐剧创新发展的思路与路径。期间,胡水还分享了其即将推出的新作音乐剧《六个说谎的大学生》《亡灵之旅:冥犬与少年》的筹备情况,其中《亡灵之旅:冥犬与少年》由调研团队成员陈蕴参演。

7月1日上午,团队走访艺耕田艺术社群,听取负责人春晓关于阿那亚戏剧节品牌运营与教育戏剧创新实践的分享,让同学们对行业生态与跨领域融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当日下午,团队赴上海文化广场采访知名音乐剧青年导演、上海歌剧院马达导演。作为兼具编剧和作曲能力的全能型导演,马达导演系统梳理了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历史脉络、现状及未来趋势,结合具体作品分享了当代大剧场音乐剧与演艺新空间音乐剧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问题,为团队音乐剧创新发展调研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深化学习:跨校交流研学,明晰发展路径

期间,调研团队还赴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等高校和剧场调研学习,作为“5+N”工作标准化范式中“循迹溯源”与“实地调研”的重要环节,为院校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7月2日团队成员赴上海戏剧学院交流学习,并观摩了导演系2023级实习剧目《皆大欢喜》。

7月5日,金毓城同学赴文化广场参加“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聆听资深作曲家金培达老师主讲的《我歌故我在》课程,为其音乐剧《聊斋·罗刹大梦》创作充电学习;汪涵同学参加王作欣教授《歌唱者的声乐训练和情感表达之关系》讲座;冷校龙同学赴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调研学习,走进影棚搭建的演艺新空间,并与戏剧戏曲学3位博士深入交流,真切感受“跨学科”力量——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探索。

通过此次暑期第一阶段的实践走访和深化学习,团队进一步厘清了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路径,推动理论学习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为后续音乐剧创作与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和前沿视角。